虞舜耕田
(一)
中華民族有五千年悠久的歷史,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。在這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,無數古聖先賢以至德垂憲萬世。在上古時代,有三位皇帝:堯、舜、禹非常著名,他們均因德行至大而受四方舉薦登上帝位。這其中,大舜因「至孝」而感動天地,被堯帝選中為繼承人,他的故事也被列為歷代孝行故事之首。
堯帝十六歲稱帝治理天下,到八十六歲時,年紀大了,希望能找到一個合適的人繼承帝位。於是他徵求群臣的意見,沒想到眾位大臣異口同聲的向他推薦一個鄉下人——舜,因為此人是一個著名的孝子。從這裡可以看出,我們的祖先把孝行放在德行的首位,一個孝順父母的人,必定會愛護天下的百姓。
舜即位之後國號為「虞」,歷史上稱他為「虞舜」。
虞舜,本姓姚,名重華。父親叫「瞽瞍」,是一個不明事理的人,很頑固,對舜相當不好。舜的母親叫「握登」,非常賢良,但不幸在舜小的時候就過世了。於是父親再娶。後母是一個沒有婦德之人。生了弟弟「象」以後,父親偏愛後母和弟弟,三個人經常聯合起來謀害舜。
舜對父母非常的孝順。即使在父親、後母和弟弟都將他視為眼中釘,欲除之而後快的情況下,他仍然能恭敬地孝順父母,友愛兄弟。他希望竭盡全力來使家庭溫馨和睦,與他們共享天倫之樂。雖然這其中經歷了種種的艱辛曲折,但他終其一生都在為這個目標不懈地努力。
小時候,他受到父母的責難,心中所想的第一個念頭是:「一定是我哪裡做得不好,纔會讓他們生氣!」於是他便更加細心地檢省自己的言行,想辦法讓父母歡喜。如果受到弟弟無理的刁難,他不僅能包容,反而認為是自己沒有做出好榜樣,纔讓弟弟的德行有所缺失。他經常深切地自責,有時甚至跑到田間號啕大哭,自問為什麼不能做到盡善盡美,得到父母的歡欣。人們看到他小小年紀就能如此懂事孝順,沒有不深為感動的。
舜一片真誠的孝心,不僅感動鄰里,甚至感動了天地萬物。他曾在歷山這個地方耕種,與山石草木、鳥獸蟲魚相處得非常和諧,動物們都紛紛過來給他幫忙。溫馴善良的大象,來到田間幫他耕田;嬌小敏捷的鳥兒,成群結隊,吱吱喳喳地幫他除草。人們為之驚訝、感佩,目睹德行的力量是如此巨大。即便如此,舜仍是那樣的恭順和謙卑,他的孝行得到了很多人的贊美和傳頌。不久,全國各地都知道了舜是一位大孝子。
那時候堯帝正為傳位的事情操心,聽到四方大臣的舉薦,知道舜淳樸寬厚、謙虛謹慎。但治理天下惟有德才兼備的人才能勝任。堯帝把兩個女兒—娥皇和女英嫁給他,並派了九位男子來輔佐他。希望由兩個女兒來觀察、考驗他對內的行持;由九位男子來考驗他對外立身處事的能力。
娥皇和女英,明理賢慧,侍奉公婆至孝,操持家務農事也井然有序,不僅是舜的得力助手,也成全了舜始終不渝的孝心。有一次,瞽叟讓舜上房修補屋頂。舜上去之後,想不到瞽叟就在下面放火。當大火熊熊往上燃燒,就在萬分危險之時,只見舜兩手各橕著一個大的竹笠,像大鵬鳥一樣從房上從容不迫地跳下來,原來聰慧的妻子早已有所準備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