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0月23日 星期四

但願主公常清明 01



但願主公常清明

(一)

割肉奉君盡丹心,但願主公常清明。
柳下作鬼終不見,強似伴君作諫臣。
倘若主公心有我,憶我之時常自省。
臣在九泉心無愧,勤政清明復清明。
(謹以此文,獻給年復一年,緬懷先祖的清明時分。)

在那冬去春來,萬物復甦的時節,有一個中國人共同追念的日子,那就是公曆四月五日前後的清明節。清明節的前一、二日,是中國傳統的寒食節。寒食節禁絕煙火,只吃冷食,這個傳統淵源於,晉文公與介之推等人脣齒相依的感人故事。

春秋戰國時期,晉獻公的寵妃驪姬,為了讓兒子奚齊繼承王位,而陷害太子申生,申生含冤自盡。申生的弟弟重耳,是一位禮賢下士的賢者。他為了躲避殺身的禍患,不得以之下,帶著五位大臣、數位隨從出逃列國,開始了長達十九年的艱難的流亡生活。

當重耳等人走到五鹿之時,飢渴交加,只好在鄉間野路中乞討。然而路上的一位鄉人,送給他們的卻是一把無法食用的、厚厚的黃土,重耳看到之後威怒不已。風餐露宿的流亡生活,與有家難歸的苦難遭遇,使他內心百感交集。

然而此時趙衰站了出來,他說:「這把黃土代表的是我們的國土。護佑這塊土地上的子民,是上天賦予主上的重責。這把土,我們要跪在地上接受它,這是皇天后土恩澤主公的祝福。」

重耳一行,沈痛地凝視著茫茫大地。他手握著這把國土,跪倒在蒼渺的皇天之下。

到了齊國,齊桓公對重耳禮遇有加,不但把宗族的女子許配給他,而且還送他很多財物。漂泊在外的人,能過上這樣安定的生活,實在是彌足珍貴。然而好景不長,數年後桓公過世,齊國又發生了動亂。重耳依戀他的妻子,不忍心離去。趙衰和咎犯商議,再不離開這個是非之地,恐怕是凶多吉少。重耳的妻子得知後,就勸他趕緊離開,重耳卻難捨難分,他說:「人的一生,能過上如此幸福的生活,還有其他什麼好希求的呢?就算有生命危險,我也不會離開這裡,我注定要和此地共存共亡。」

深明大義的妻子,此時表情凝重地對他說:「您是一國的公子,面臨國與家的深重災難,睏頓逃亡而來到齊國。多少的人都期待著你,重振家國的基業。而今,你卻為了我一個孤弱的女子,忘卻了身負的重責,忘卻了多少賢臣良相為你出生入死那深重的恩德。連我都為您感到羞愧啊。」於是妻子和趙衰等人密謀,把重耳灌醉了之後,日夜兼程地趕著車子,把他送離齊國。妻子含著淚,目送丈夫一行遠行而逝,消失在遼遠的天際之中。

身為晉國的公子,重耳以他的賢德昭名於諸侯間。追隨他的幾位忠心耿耿的賢臣,也被時人稱為德才足以輔國的「國相」與「國器」。十九年後,公子重耳得到秦君的幫助,回到晉國繼承了王位,這就是著名的晉文公。


晉文公即位之後,勤政清明,勵精圖治,德政澤及百姓,成為了春秋五霸之一。他把國家治理得很好,子民都感戴他的恩惠。文公知恩圖報,對曾追隨他飄泊在外,同甘共苦的功臣們,給予豐厚的封賞。他賞罰分明,以「導以仁義,防以德惠」為上賞,以輔佐國政、出外征戰為次賞。然而還沒有封賞完,晉國遭遇到了新的內懮與外患,晉文公無暇顧及封賞之事,歸隱在家的介之推就這樣被遺忘了。